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2024年网页设计师目标(实用10篇)

网页设计师目标 第1篇

Abstract: The basic task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with high skills. Therefore, the level of students' skills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also the sour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take the service as the objective, and should be oriented at job;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and strengthen practice. Based on the network technology major, construct professional core curriculum system oriented on occupation, an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training room, and skilled teachers and other aspects giv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teaching, and thus achieve seamless connection of student skills and occupation to the greatest degree.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岗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无缝对接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 positions;professional core curriculum system;seamless connection

0 引言

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随着未来网络技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应用越来越普及。社会对该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从网络施工人员到网络设计师,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正是培养具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在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人才培养方向单一。部分院校定位在网站建设与开发上,因此忽视了学生在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导致就业面狭窄。

②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没有按照职业岗位的具体流程进行设置,偏理论与原理,并且没有根据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学生就业后难以适应。

③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不足。教师大多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由于缺乏实际工程经验与技能,因此讲课时不能紧密联系实际,导致学生职业目标模糊,学习的积极性不强。

④实训条件落后。主要体现在实训室数量及规模较小,没有依据真实岗位情境对实训室整体规划与设计,并且没有跟上行业的发展,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学生技能培养。

⑤适合高职的教材偏少。众多教材偏重理论与原理,缺乏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设计,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鉴于目前高职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共性与缺陷,南通航运职业学院为适应长三角地区网络行业的蓬勃发展,对各企事业单位及网络企业:如南通力兰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通南天电脑电讯公司、南通新诺威网络工程公司等进行了走访与调研。通过分析,按照各行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建网、管网及用网。如表1所示为3个方向对应就业岗位及其职责。

1 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分阶段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各行业及网络企业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阶段性需要,确定核心课程和课程内容。由校企合作完成分阶段由浅入深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第1阶段主要以获得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建网基础)、网络管理员(管网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用网基础),以达到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的入门水平。

第2阶段围绕“建网、管网、用网”,以“典型工程项目”在实训室安排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式教学,从而达到专业的较高水平。

网页设计师目标 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分类号】J063-4;G712

一、数字媒体产业蓬勃发展环境下多媒体制作专业人才需求

数字媒体产业是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有着广阔市场前景与蓬勃发展态势。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流媒体、动漫网游、网络音乐、多媒体广播影视、高清互动电视、数字娱乐等新兴文化业态。这不仅促进了媒体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也令企业对人才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在用人市场上却出现“找工难、求才难”的困境。一方面,学生到了社会发现自己掌握的东西落后于或者完全落后于时代,无法胜任工作岗位,不能实现专业教育与就业的无缝链接,不得不重新寻求职业培训。另一方面,文化媒体产业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企业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往往要通过入职后半年的职业培训来加强实习生的专业技能,教育的“滞后”现象突显。因此,适应市场需求与产业接轨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新的教育模式亟待引进。

通过走访多家数字媒体企业和我校毕业的多媒体制作专业学生,我们了解到广州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高职媒体人才的需求,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岗位类别多,总体数量多;第二,从媒介层面看,影视和网络媒体对高职人才需求较多,纸质媒体人才需求少;第三,需求单位主要集中于中小民营企业;第四,需求岗位层次较高,如婚礼摄制、活动策划、影视后期制作等,不仅需要过硬技术,而且对文化内涵要求较高;第五,职业素养是用人单位择人的首要条件,十分看重动手能力和综合的影视制作能力。

二、多媒体制作专业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媒体产业需求的原因

1、硬件设施不足,设备更新慢

随着人们对媒体产业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多媒体制作专业,学校实训设备不足,学生不能保证充分的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项目实训,有时也会因为分工的不同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熟练的掌握设备的使用。应用软件还停留在旧版本的教学,学校教学平台与企业实际使用的平台不一致或更新不及时,加之学生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让毕业的学生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

2、课程设置较为简单

多媒体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动画专业、设计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等各专业课程的简单拼凑。虽然多媒体制作已成为艺术与信息科技高度融合,以高科技、跨媒体、多学科、新文化为特色的新型专业,但课程覆盖面广,反而产生了散而不精的局面,如此很容易导致课程之间的体系结构不清晰,层级设计不明确,最终无法完成学习目标与职业目标。

3、课程设置没有对接岗位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科之间“各自为营”,仅仅盯住一门课程的操作技能教学,选取的案例陈旧且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往往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上只学会了老师讲授的案例,但是不知在具体工作中该如何使用该技能,甚至不知道学这门课程对于以后的工作有什么用途。

4、评价机制单一,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还是主要依靠任课教师对学生一个学期的表现,利用理论考试或者项目制作、综合作业等方式给出一个综合的得分,学生还是围绕考试内容来进行学习,难以正确引导学生提升实训的制作水平,难以对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三、我校多媒体制作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全员参与的PBL教学模式的实践

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基于项目的学习。PBL 教学法的特点是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实际上就是“任务驱动”或称“项目驱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把课堂里的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中的项目联系起来,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它所“基于的项目”一般都源自真实生活,项目内容贴近社会,项目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贴近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学生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会感受学习是为了就业和从业,是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基于项目的学习比传统的学习生动、深刻也实用。

PBL的实施包括确定项目、提出要求、实施项目、检查项目成果四个阶段。项目的确定是实施 PBL 的重要基础。选择真实的、难度适宜学生实际操作的项目,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以制作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展示视频为例,我们选择了高职二年级《影视项目制作》课程进行PBL教学模式实践,其教学指导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成立项目小组,分类指导。即根据行业工作机制和项目的实际需求,将全班或参与对象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体现工作环节的策划撰稿、编导、摄像、后期剪辑等 4-5 人组成。

二是确定项目并制定项目要求,为每个小组分配需要制作教学展示视频的老师(兼任教师)和辅导老师(专任教师)。项目小组与兼任教师沟通制定好每组的项目要求,学生通过编写设计方案,进行影视作品设计,然后按照工作计划工作。专任教师利用课上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和训练项目需要的基本能力,两方教师共同监督项目完成进度。

三是引进多元评价机制,每个项目小组把完成好的影视作品在班级公开放映,同时,项目组人员介绍创作过程和创作体验,其他同学对作品进行u价,专任老师进行点评。然后在系部召开评片会,所有的老师参与评价,并对所提出的意见进行视频作品的修改。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学生了解掌握工作流程,对策划、导演、摄像、采访、布光、后期剪辑、与客户沟通等各环节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实现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无缝对接。而且各小组所完成的项目作品真实的应用于比赛和教学,体现了媒体专业的应用性和服务性。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将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由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转变成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实现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

我校多媒体专业成立了“潮影工作室”,由热爱数字媒体、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学生自愿参加。工作室采用社团的形式开展,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指导老师搜集如系部招生宣传片、学校活动剪辑、创新设计大赛、科普视频大赛等真实课题和参赛项目,组建团队,完成技术项目。同时工作室还是校企合作的联动窗口,定期请企业技术人才走进课堂授课,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承接校企合作项目,在真实的工作任务引领下带动专业学习,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营造了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拍摄微电影、拍摄学校体育、文艺活动,拍摄社会公益活动等等。且多次参加各种比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进入工作室培训的学生中80%的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专业对口单位工作。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学生练就了扎实的操作基本功,具备了良好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真正地实现零距离就业。

(三)CDIO教学模式的实践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教学模式以“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全过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它强调设计思维应始终贯穿一种产品从设计研发到销售运行的整个周期,它提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跨界与广泛参与实践。CDIO培养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四个层面。数字媒体产业属于一个综合的工程体系,可以借鉴CDIO教学模式。

网页设计师目标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人为本;职业生涯规划

基金项目:本文系“十一五”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湘教通[2006]165号)的研究成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而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因各种弊端不能满足市场要求,造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许多高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没有考虑社会实际需要,因此,培养的人才就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时都要进行社会调研;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上针对学生进行培养,构建以人为本的培养模式。[1-2]经过十多年时间的不断实践与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湖南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进行说明。

一、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从2000年开始招生,于2006年成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自专业开办以来,学校一直着力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等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修改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注重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3-5]增加技能训练。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后,我们将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一个目标、三个层次”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目标是培养工程师,三个层次是“应用(培养网络管理员)、设计(培养网络工程师)、开发(培养网络编程工程师)”。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学生学习能力、学生自身定位来制订。

IT人才市场调查表明,用人单位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也应有不同层次。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差别,因此要求个性化培养。若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则引导他们以网络管理员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若学生学习能力一般或编程能力较弱,则引导他们以网络工程师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若学生学习或编程能力较强,则引导他们以软件设计师为自己的职业定位。

二、以人为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人是富于个性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教师不能以一个标准去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获得个性化发展。对于在校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其认识自己的个性,了解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社会需求,依据其个性和专业要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大一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

为每个新生班安排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同时还聘请同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做辅导员,并开设一系列的讲座,让他们尽早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准确定位职业目标,规划好职业生涯。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还要关注规划的实施,有时还需要调整、充实和完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第一年开设的是基础课: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电路等。大一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因此,从大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63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90%的学生目标明确,而且制定了详细的分阶段计划。十多个学生制定了自考本科的目标,三十多个学生制定了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中级(网络工程师、程序设计师)目标,还有十多个学生制定了专升本的目标。

2.大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实施职业目标

大二相对来讲比较紧张,计算机专业课程较多,是学生实施职业目标关键的一年。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一年致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渴望。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在引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目标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目标奋斗。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认证考试。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是我国最有权威的职业考试,它由人事部和信息部共同组织,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参加网络管理员和程序员的考试,分阶段实现自己的目标。

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三十多个学生参加了网络管理员的考试,有5人通过,同时有1人通过网络工程师的考试。有14名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参加CSTP的软件开发培训。

网页设计师目标 第4篇

【关键词】课程定位;课程培养目标;课程项目设计

0 引言

《有线电视网络组建与施工》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是以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维护工程师、系统测试工程师、售后工程师,和网络设计工程师等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进行有线电视网络工程设计,系统安装、调试、测试、验收、管理与维护等方面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是理论实践一体型课程[1]。

1 结合学生特点和企业需求进行课程定位

首先要结合学生特点和企业需求进行课程定位,本课程针对通信技术专业(电信业务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课程开发前期主要对高职院校、高校和用人企业进行了市场调研。通过对北京歌华有线公司、北京电信管理局等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明确了有线电视网络技术行业的四个岗位群,并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确定了一次就业岗位和晋升岗位。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所示,有线电视网络共分为四个岗位群,有线电视网络规划设计岗位群,有线电视网络工程维护岗位群,有线电视网络质量岗位群,有线电视终端客户服务岗位群。本课程的培养主要面对前两个岗位群。

一次就业岗位是本专业主要的职业目标岗位,主要是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人员、设备员、有线电视网络运维人员、数字前端维护人员和客服人员,主要就业部门在工程设备部、网络质量管理部等,岗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专业技能及较高技术应用能力。

晋升岗位是部分能力较强学生可以获得的高级职位或者工作3-5年后可以晋升到的岗位,实现从适应性就业向竞争性就业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课程相对于高校类似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以使学生在就业中具备零距离就业或短时间上岗,并使学生具备岗位晋升发展的空间。

2 结合岗位分析明确课程目标

结合图1的职业岗位分析,本课程培养岗位主要面对有线电视网络规划设计岗位群,有线电视网络工程维护岗位群,一次就业岗位分别是有线电视网络规划设计员、网络施工员和网络维护员三个岗位,深入企业对上述三个岗位进行详细调研,得出企业岗位职责需求,这是找到与本课程对应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的依据。具体的岗位职责如表2所示。

3 课程内容设计

从岗位能力分析,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共分为7个模块:

4 课程项目整体设计

有线电视网络有五个典型的工作项目的设计流程,我们课程的课程的项目设计围绕这五个典型工作过程展开,每个项目都按照这五步流程进行开发,同时每一个项目都会着重培养学生对工作流程中某一个环节的技能。其中项目5是前几个项目的综合,项目1、2、3、4、6是顺接并行关系。我们在案例的选择上经过很多考虑,不仅是企业的案例,另外还要把课程所学的知识点要放在案例中。这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这也是从高职学生的特点考虑,从单一到综合的知识技能锻炼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具体的项目设计如图2所示。

5 结论

针对《有线电视网络组建与施工》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企业需求进行课程定位,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整体项目设计。课程项目的总体设计符合企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在课程教学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网页设计师目标 第5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专业发展;调研

一、问题提出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面对职业教育的新一轮挑战与机遇,高职校师资队伍逐渐由规模型向内涵型转轨。教师职业成长与专业发展密切度愈来愈高。

五年制高职校教师既不同于普通院校教师,也不同于其他职业院校教师。鉴于五年制高职校学生入学年龄为15-16岁,中考成绩居中等水平,显性心理指标是控制力弱、好表现、虚荣与自卑感并存等。所以,高职校教师虽然职业稳定,但压力很大,它既遵循教师职业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以人为工作对象,培育的人才正经历重要的人生转换期,所以具有其他职业不具备的特殊复杂性和特别重要位置。既要重视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培养,还要突出专业技能引领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高职学校师资主要来源于大学毕业生,而大学又比较缺乏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实践教师和设备,所以绝大多数教师处于纸上谈兵状态,或呈现边学边用现象。有些学校注意到此现象,也从企业等部门直接聘用有经验的技能型教师,但毕竟数量有限,效果不明显。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师资队伍支撑,故而,加强高职校师资队伍状况研究,从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联动性入手,可以有效地整合学校人力资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积累。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教师职业成长及专业发展的设计,指导教师确定专业发展路径,协调教师个人内在需求和学校长远目标需求,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欲望,实现个人和学校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以职业生涯成长与专业发展协调统一为总目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个案法等,根据课题研究的不同方面及特殊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评价,保证课题研究目标的实现。

四、调研对象――以XX高职校为例

(一)基础层面比较(数据略)

归纳原因:

(1)由于学生专业群选择的偏差,导致专业教师需求呈现偏差,各专业师生比失衡加剧,可见,专业优化调整急需有实践经验、技能操作强的中青年教师。以KJ系为例,授课教师总人数减少,但由于在校教师人数增加,外聘教师逐年递减,对教学跟踪检查可见,教学质量较好。而XX系授课教师总人数减少,外聘教师呈上升趋势。原因在于教师年轻化较严重,处于生理变动活跃期,校内授课教师变动幅度大。

(2)专业结构失衡。由于建校时间长,专业失衡现象严重。直接导致高职称教师专业分布不均,成熟专业群的教师老龄化趋势增强,影响学校品牌专业后续发展;同时新增专业的教师实践技能不足,对专业课程的把握度有待于提升。间接导致职称结构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尤其随着副教授职称教师的老龄化,师资队伍断层愈加严重,以KJ系教师为最突出。

(3)“双师型”教师专业对口率弱。虽然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扩大,且呈现多样化趋势。除会计师、经济师外,还有物流师、电子商务师、网络工程师、职业指导师等,但高学历低技能的教师以及有证无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占相当比例,都有待于更加务实地参加社会实践,提升专业技能。

(4)个别专业课程改革进度缓慢,纸上谈兵现象比较严重,急需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实训基地加大培养力度。

(5)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工作时间短、初级职称的师资队伍比例逐渐增大,截至2010年已占到48%。

(6)数量结构失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高级职称的教师,随着经验积累,转行从事行政工作的人数增加,对教学一线力量削弱产生一定影响。

(7)外聘教师队伍逐年扩大,高学历低龄化、缺少实践经验的外聘教师占较高比例,职业院校教学特色得不到保障,外聘教师管理、教学质量值得商榷。

本研究通过多渠道采集信息、归类整理,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从动态、静态两角度对学校师资队伍的显性指标(职称结构、性别结构等)以及隐性指标(教科研能力)做了多方分析,为师资队伍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提供有力背景依据。

(二)关联层面

针对不同职称结构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的认知度,在学校内采用随机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5份,有效率。经整理对比分析,考察对象比例基本平衡,问卷基本可以反映教师愿望。

1.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认识不足

调研中,各层次教师对职业生涯都比较重视,认为无所谓的助讲仅占,副教授稍高些,占,但也存在矛盾,成为副教授的教师都是在职业生涯认真规划、目标明确的基础上,一步步前行的。约高级讲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从未规划,讲师中的教师还不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急需引导。认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和事业的发展有作用的仅占,由此可见,对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相当地认知不足。现象也表明:教龄长的教师比较了解自己的特长,教龄短的教师比较了解自己的兴趣。随着工作稳定程度和工作经验的增长,高职教师对自身特长认知度与对自身职业兴趣关注度成反比例。职业生涯规划根本目的就是寻找与自身特长和兴趣同时匹配的职业和职业目标,否则不加以引导,其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就会陷于窘境。

2.高职教师职业目标与高职院校发展目标存在偏差

在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调研中,感觉管理层面重视程度高的主要集中在高级职称获益方,而在讲师中约占46%的认为自身选择的自主性不多,只能埋头于完成工作任务,难以顾及个人发展。如此比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协调引导。对助讲的技能培训,副教授的教科研提升也要加以制度保障。尤其讲师中已经出现近在专业上处于高原倦怠期。既有高职师生比例失衡,教学学时过多,教科研任务加重等外因,也有人近中年,生活压力,身体状况等内因。如何稳定心绪,创造氛围,让他们体会教学的价值、职业的意义,提升教师生命的质量感,更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只有适时适度调整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指导不同层次教师专业成长,才能协调总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差异。

3.高职院校与教师的沟通机制效果不佳

调研中,各层次教师普遍感觉近5年教学、科研等任务工作量偏大,力不从心者占总体的,的教师已经自我感觉处于过度劳累状态,需要加强调适。

与此同时,调研总体的高职教师整体素质较好,约占的高职教师处于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差距弥补状态,而苦于不知差距在哪里的占,不想探寻,没有必要占,认为没有差距的仅占,假若管理层面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档案,对症下药,提供实施方案,则有利于双方层面的共同发展。

4.高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专业化指导和管理

调研中,虽然教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自身认识、环境因素等,但主动选择高职校教师职业的约占,有利于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专业发展。而目前由于缺乏专业化指导和管理,存在暗流现象,所以,专业化指导和管理可以使高职教师解除职业困惑,理清职业思路,克服职业挫折,重新树立职业信心。

综上所述,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五年制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联动方案,更有利于学校主动引导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引领个体,个体服务团队,学校与教师互动,保证共赢实现。

五、构建五年制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联动方案

高职院校的发展是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落脚点,因此高职院校在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空间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应确保教师的职业发展能促成组织发展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以XX高职校师资队伍状况为研究对象,形成个案分析,由此及彼,希望对五年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有借鉴之用。

(一)方案构建依据

学校发展,教师是关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_、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联院【2010】1号)精神,结合学校整体发展,以加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为重点,搭建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的平台,促进师资队伍优化调整,推动课程改革深入,提升学校建设内涵,实现教师个人职业奋斗目标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

(二)方案构建路径

从学校的角度看,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表现、综合素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发展潜力等进行评估,为教师设置合理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通道不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的,以便使不同类型的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途径。当然,学校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在青年教师,如何引导青年教师,关注中年教师,发挥老教师潜能,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故构建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二者联动方案有益于学校可持续发展。在费斯勒()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的基础上结合人的生命自然的衰老过程与周期,设计高职校教师职业发展过程,形成如下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对应分析图1,分阶段提出成长目标,为构建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联动提供路径。重心在如何实施上。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初级阶段

教龄1-2年为职业生涯生存发现期。诊断为:环境陌生;茫然无助;角色转化;有待引导。总体目标为:入职培训;认知环境;师傅引领;教学摸索。阶梯目标为:适应环境;融洽氛围;主动观摩;独自教书。

教龄3-5年为稳定期。诊断为:教学程序规范;逐渐熟知专业方向;逐渐认知教育管理;尝试有认知选择;教育研究有方向。总体目标为:职业规划目标定位;教育教学齐抓共管。阶梯目标为:规范教学;专业定位;管理班级;角色升格。

初级阶段的成长措施重在教育方面有想法,关键在专业发展有思路。

在教育方面:①学习师德、教师法读本,热爱、了解、尊重学生,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②每年认真阅读3本教育教学与专业书籍,加强教育管理策略学习应用,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在专业发展方面:①观摩老教师、优秀教师教学,撰写教学反思。②主讲2-3门课程,精讲1门,完成教材和课标的研读,简单梳理相关课程知识体系,并有完整、系统的理解。③每学期在学校上一次公开汇报课。④力争适应教学环境,得到师生认可,争取成为教坛新秀。⑤每年学校结合专业发展安排2周左右定岗跟位模拟实习,要求撰写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反思。

在教学科研方面:①钻研优秀教学设计,认真组织每一课的教学,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从合格教师过渡到优秀青年教师。②认真反思自己教学,及时总结成文,参加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评比1-2次。③积极参加各级教学实践活动,虚心向同行名师请教。

2.中期阶段

教龄6-15年为尝新自疑期。诊断为:自我审视;寻求发展;教学实践;演练技能;企业磨炼;增强素质;统筹兼顾;参与科研。总体目标为:教学创新;技能凸显;科研带动;形成特色。阶梯目标为:演练技能;形成特色;科研引领;成果积累。

教龄16-25年为宁和保守期。诊断为:驾驭课堂;知识丰富;教学娴熟;具有特色职业疲倦;热情尚存;职称到顶;进取渐弱。总体目标为:专业骨干;技能娴熟;团队管理;突破瓶颈。阶梯目标为:业绩突出;成果丰富;职称升级;引导成长。

中期阶段的成长措施重在教学科研有积累,关键在专业发展有特色。

在教育方面:①加强职业教育理论学习研讨,了解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状态,摸索职业学校学生成长规律,形成管理特色,对突发偶发事件能独立妥善处理。②每年继续认真阅读3本教育教学与专业书籍,加强对职业教育特性的认知,参与学生实习实训管理,成为优秀班主任。

在专业发展方面:①主讲3-5门关联课程,精讲1-2门,成为专业骨干或课程负责人。②开发教材,参与校企合作,能独立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校企合作单位解决难点与焦点。③每学期在学校上一次公开示范课。④主动学习,力争教学创新,负责团队管理,推动学校课程变革,成为专业负责人。⑤每年学校结合专业发展安排4周左右顶岗跟踪演练,利用专业知识为实习单位解决1-2个问题。

在教学科研方面:①开发教材,参与立项课题研究,争取独立主持课题。②研读专业,反思自己教学,争取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或教育管理论文1-2篇。③积极参加各级教学实践活动和各类教学论文评比,参与或指导技能大赛。

3.后期阶段

教龄在25年以上为游离休闲期。诊断为:心理生理加强调适;体能下降动力减弱;经验丰富规范清晰;理解教育激情渐逝。总体目标为:唤醒激情;发挥余热;传帮带助;教学监督。阶梯目标为:突出地位;增强动力;统筹兼顾;出谋划策。

后期阶段重在教育方面有经验,关键在专业发展方面有引导。

在教育方面:①加强监督指导,发挥传帮带作用。可担任教学督导、专业发展顾问、指导青年教师、科研顾问等职。②参与或组织各类活动,发挥余热。

在专业发展方面:①主讲2-3门课程,完成教学平均工作量或基本教学工作量。②出谋划策,指导教学团队活动开展。③定期定量跟踪指导2-3名青年教师教学等各项工作。④每年学校结合专业发展安排4周左右顶岗跟踪演练,通过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教师,服务企业,为实习单位解决1-2个问题。

在教学科研方面:①主持立项课题研究,开展课题指导、技能大赛培训等工作。②反思教学,指导或主持各级教学实践活动。③发挥专长,评比各类专业技能和教学论文。④引导教学团队,开发校本教材,申报精品课程或主持市级以上课题。

六、研究结论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在多方调研基础上,立足校本,细致分析,切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制定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二者联动方案,只有不断尝试调整,激发教师潜在的寻求发展的欲望,避免教师职业倦怠,才能使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于学校总体目标,助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共同获益,最终逐渐形成固化“以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为核心;以双师资格为目标取向;以实践性知识建构为基础;以校本、高校、企业三元合作为培养模式;以多样发展为途径和以自我评价为主体”的高职校教师专业发展观。

参考文献:

1.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10)

网页设计师目标 第6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一、构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育,归根到底是为培养高职类型的通信企业移动技术类岗位蓝领人力资源。构建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材”的最佳选择。

职业教育需要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专业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实现,目的是使工作系统与学习领域相结合,在适合的机制体制创新模式下完成纽带联结(如图1所示),最终实现变工学割裂为工学结合、变无效学习为有效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压迫式教学为任务式教学、变传授知识教学为学生行为导向后总结知识点的教学、变理实分离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变学科体系知识课程为工学结合的课程、变教不适材为因材施教。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论,需要具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和行为导向的教学法去承载和体现,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也遵循这种基本规律。

二、基于职业岗位和技能需求确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要基于职业导向或是职业中的典型任务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寻找专业自身定位和培养规格。首先进行职业岗位调查,以行业需求和现实条件为依据,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动适应企业需求,紧跟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抓好到移动运营商和服务商的调研与实践,抓好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调查:一是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到一线部门座谈交流,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设置情况及对岗位技能、素质、知识的要求;二是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学习业务、维护、管理等一线岗位技能;三是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学生到企业参与社会实践,收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信息;四是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召开座谈会,或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到学院参加培训学习以及企业到校招聘毕业生期间组织座谈会,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意见。

通过调研,确立和调整移动通信专业服务岗位群。立足服务区域移动通信行业发展、3g建设优化、三网融合需要,面向区域内移动通信运营商与移动通信服务商,对接培养移动通信规划、施工、维护、网优和售前售后技术服务支持的岗位群;建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职业目标,主要岗位包括移动通信机务员(包括基站机务)、天线线务员、移动通信或无线网络工程师;明确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设备供应商、移动代维公司等企业,从事移动通信施工、维护和优化等工作,如移动机房值守、基站维护安装作业、移动工程、无线规划和优化、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用户服务工程师和运维部技术员等岗位。

分析专业服务岗位群,建构和调整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技能模块或典型工作任务,主要专业技能如图2所示。完成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的对应,转换为学习领域;按照教育认知规律递进,完成本专业人才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确定学习范畴,包括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及要求。

三、基于培养规格确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路径问题,不同的专业可选择不同的方法实现。在实践中,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我们试行了深化“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素质培养和知识培养贯穿始终”、以校内“仿真+全真”实训和“暑期+顶岗”实习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2+3+1”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培养三个工具基础、三个核心能力,并在培养过程中贯穿“知识、素质、能力”三条主线,能够培养移动通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图3所示。“仿真+全真”实训:通过建立基本原理实验室、仿真软件实训室、单个技能模块实训室、全真2g/3g实训室和联网的实训室,完善学生在校期间实验、实习、实训三个环节。“暑期+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学习的第4学期暑假,安排暑期企业实习,锻炼学生,让学生了解岗位、让企业了解学生;暑假实习返校后,在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和校内实训后,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建立“2+3+1”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通过两学期的基础课学习,熟练计算机应用,掌握英语和数学基础,提升人文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再通过3学期的专业课程和校内实训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和操作维护技能;最后1学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四、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完整的工学结合专业教学体系由三部分组成,或者说具体要做三件事: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按照移动通信主要岗位群能力培养要求,完成职业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核心就是要找准职业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即工作领域,和完成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开发,方法就是按工作过程完整的工作顺序,以完成职业活动为目的来组织课程结构,按工作过程整合课程。典型任务分析为基础,横向任务(可以是几个具体任务或项目)的建专业课,纵向(按照课程共性)提出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与专业教师合作,描绘基础知识点。

根据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典型岗位分析技能任务,主要的典型任务如前面图2所示,以这些典型任务建立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可以形成专业核心课程,如:完成移动基站电源装维任务的《通信电源》,完成移动传输建、调、维任务的《传输系统管理与维护》,完成无线规划建维的移动通信各系统技术课程(gsm技术、cdma2000技术、wcdma技术等),完成无线网络优化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类课程。

五、基于行动导向实施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

工学结合课程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有具体的任务训练载体,能体现工作过程要素,学生能经历比较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身临其境进行整体化学习的课程。

仅有工学结合的课程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适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它是工学结合的微观层次。行动导向教学不再简单把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目标,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能动寻找获得知识的途径,从而培养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从纯科学的知识传授满堂灌教学,转变为基于情境学生经历任务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着重要克服的就是“符合学生思维习惯,注重训练载体,注重任务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讨论、决策和执行,培养完成完整职业行动的良好能力与习惯”。

六、结束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化和宽带化”日益成为通信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朝气勃勃,形成了三个全业务通信运营企业,通信服务和移动代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需要大批掌握移动新技术、能适应全业务运营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移动通信高职教育亟需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姚寿广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网页设计师目标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建议

我国的高职教育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近三十多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高职教育的较快发展,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学生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高职的教育需求及社会的安定团结。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并且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难题。就学生方面而言,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没有充分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

2、就业预期明显高于实际就业

3、就业前所做的就业准备不够充分

4、实际就业过程中面试等环节遇到较大困难。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正视严峻的就业形势,摆正就业心态。

高职毕业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严峻的形势,脚踏实地对待薪酬待遇等问题。高等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目前我国的高校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劳动力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下降趋势也是必然的,高校毕业生有必要调整就业时的矛盾心理、自己的就业期望。在今天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毕业生要主动出击,寻找工作,提高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主动寻找的过程中,适度地把个人的有效信息提供给用人单位,尽量减少用人单位的筛选成本,节约用人单位的筛选时间。同时应制定与市场行情相适合的期望工资水平,否则将会影响就业效率。

2、制定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环境中的机遇和挑战,确立教育计划、发展计划、将来职业方向、职业目标,以及职业道路。只有善于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才能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及有效的行动措施。职业规划并不是要把学生将来的每一步都做出计划,而是从观念上要求学生正视现实,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所处的环境、竞争情况并从行动上制定最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高职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就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固然早了些,但是一个科学的、发展方向上的规划对高职毕业生来说还是非常必要的。

高中阶段期间,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和考试中,较少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可能学生了解自己擅长的学科,但较少学生了解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此,高职一年级的学生必须要利用自己参与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来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其实,很多看似生活化的事情当中就体现了自己的特点。高职一年级的学生应该从高中阶段的集体无意识当中走出来,明白自身需要在这三年当中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自己缺乏什么,怎样才能提高自我、达到目标。

3、慎重选择考证

在就业竞争压力增加的条件下,通过考证可以增加附加值,同时考证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开阔视野、增强本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高职毕业生多考几个证书,就业时也许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如果高职毕业生只把精力盯在眼花缭乱的证书上,而忽略了自己的本职学习,那就是舍本逐末了。证书多未必好,拥有多张证书的人反而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高职毕业生还是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水平和人格魅力,不必盲目考证,有时证书过多反而会令用人单位觉得技术不专,给自己的求职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人们考证应该建立在学业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要专而不乱,更不要耽误正常的学习,不能一味追求证书的数量,要立足本专业,掌握多种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不要在考证热中随波逐流。

以证书品种最为丰富的IT业为例,计算中心的专家说,拥有电脑技术、软件程序或操作系统证书,并不能保证你获得一份工作,因为持证者所学知识可能足以通过考试,但却无法应付工作。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IT证书的作用:如果你有工作经验,证书就很有价值,它的确能表明你熟悉程序员或网络工程师应该掌握的东西。因此高职毕业生应该先注重能力和经验的积累。

4、提升个人能力

高职毕业生要成功就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课堂上认真学习和消化教师提供的知识和技能,课后尽可能多地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校外的社会实践,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

5、拓宽就业渠道

高职教育发展至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其中这有用人制度的原因,也有思想观念上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学生,一谈就业,就奔向大型企、事业单位,缺乏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大型企、事业单位需要人才,基层更需要人才。从长远看,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必须面向基层,拓宽就业渠道,“先就业,后择业”。当下人才流动加剧,人才不能“从一而终”,就业、择业应作为长期面临的问题。就业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要通过在相关的机会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和适应能力。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也将更加多样化,要通过自身人脉、现场招聘会、报刊杂志招聘、网络招聘、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以获得用人单位兴趣和进一步面试的机会。

网页设计师目标 第8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IT技术人员;生涯路径

一、职业生涯路径

IT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这就好比爬山,要想“会当凌绝顶”,在爬山之前,就要规划好最佳的上山路线和方式。正所谓殊途同归,上山的道路有很多条,可是哪条路线是捷径,是坦途,能让我们更顺利地达到终点,实现职业目标是我们每个IT技术人员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最可悲的情况是我们自己努力了,方法也是对的,可却离设定的目标渐行渐远,究其原因,要么是自己走了弯路;要么是走了错路;或是走了回头路,让我们在路上耽搁了太多的时间,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达到顶峰,享受着“一览众山小”的喜悦,自己却懊恼不已,因此,我们在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路径时,决不能犯“方向性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后,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选择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使自己的职业成长按照最佳的路径和方向发展。

二、IT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路径

(一)单通道职业生涯路径。典型的IT技术人员单通道职业生涯路径呈一个“V字”形图(如图1)。假使一位IT技术人员在22岁大学毕业后开始参加工作,则22岁就是V形图的起点。由起点开始分别沿左右两条路径往上发展,V形图的左侧是管理岗位路径,右侧是技术岗位路径。左右两条路径被分为若干等份,每等份表示一个年龄段,并将专业技术的级别、管理职务的等级分别标在两条路径上对应的年龄段内,作为IT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二)IT技术人员的职业转换。IT技术人员的职业相较于其他职业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技术更新快,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谁的学习速度更快、谁更能熬夜加班、谁更能面对电脑时间长,谁就更有职场竞争力,因为在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频繁的IT行业里,个人的工作经验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加上年长的IT技术人员的精力、体力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所以IT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路径上发展几年以后,随着个人能力、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逐渐丰富,不一定非要沿着技术岗位这一条路径走到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IT技术人员在35岁之后可以考虑转向管理岗位发展,一方面既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另一方面又可参与IT项目的管理工作,运用各种激励措施使项目组成员由“执行指令的机器”转变为可开发、可利用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参与项目实施的技术部、财务部、市场部等各部门的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与甲方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满足其需求,使每个IT项目都能保质保量按时交付,做到“客户满意、企业获利”,从而让自身价值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和认可,使自己在行业和企业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就。(三)双通道职业生涯路径。IT技术人员双通道职业生涯路径是指IT技术人员的管理岗位和技术职务可兼任,可互换。典型的双通道职业生涯路线。(四)IT创业者。除了上述两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外,如果你自身具备商业头脑、敢为人先、创新和冒险精神,在几年的上班工作期间留心拓展累积自己的人脉资源,并善于敏感地发现时代和市场机遇所赋予的“机会之窗”,你可以选择一条艰辛但伟大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IT创业者。

三、IT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路径分析过程

所谓知己,即自我认知,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价值观、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内容,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和我应该干什么。所谓知彼,即职业认知,是对IT行业的环境、职位的要求和用人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考察,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个人能力和外在机会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路径。

参考文献:

[1]杨光.研发人员的“H”型职业生涯路径设计激励.科技管理研究.2006(12)

[2]叶蓬.条条大路通罗马――IBM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管理.当代经理人.2006(21)

网页设计师目标 第9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调研数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培养模式

0引言

目前在大数据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的环境下,基于企业调研数据的人才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正在进行研究的一项热门课题。市场调研是构建高效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解决专业的岗位定向问题[1]。调研旨在依托行业企业需求数据,校企共同探讨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如何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结构,就业情况等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质人才是专业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专业必须面对的挑战。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和教学这一途径来实现的[2]。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显的尤为重要,它是我们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科学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

1基于企业调研数据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调研需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数量和规格的需求,掌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职业发展情况,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⑴调研对象:近三年接收我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珠江三角洲范围内的65家企业。学校派出了全体专业教师到企业实地调研,与企业部门负责人、技术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我校毕业生进行座谈、讨论,参观企业现状,现场提问并发放调研问卷。此次调研中,共发出65份调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92%(以下数据分析限于有效问卷)。⑵调研目的:了解企业对信息与网络专业的需求数量、品学要求、招聘途径、内部人才培养途径以及与学校合作意向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摸清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薪金水平、岗位职责、职业生涯发展情况等。通过对调研问卷的汇总和分析,得出了以下调研结论,为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基础。⑶调研结论:我们在企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调研表中,列出了未来三年企业需要招聘的职业岗位以及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应届生毕业酬薪水平等,以下数据表示选择该选项的企业家数。未来三年主要招聘职业岗位:①网络运维52家;②系统集成44家;③售后服务24家;④售前技术支持20家;⑤信息安全8家;⑥项目管理8家;⑦云计算4家。网络运维,系统集成工作岗位未来三年需求旺盛,可作为本专业人才重点培养方向,售前和售后技术工程师也有一定的需求,其他需求相对较少的职位可作为未来继续跟踪调研方向来研究。招聘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①2000元以下4家;②3000-4000元40家;③4000-5000元12家;④5000元以上4家。薪酬调研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给出的待遇在3000-4000元之间,作为应届大专毕业生,这个待遇算是比较合理的,与其他行业比较而言算是好的待遇,也说明网络专业毕业生是目前市场需要且相对紧俏的。胜任上述岗位所需要的知识:①操作系统60家;②硬件维修38家;③程序设计48家;④平面设计2家;⑤数据库59家;⑥网页设计51家;⑦电子商务8家;⑧网络协议48家;⑨网络互联60家;⑩网络安全44家;11网络管理60家;12网络优化48家;13专业英文6家;14云计算18家;15办公软件60家。如图1所示。以上知识点除平面设计,电子商务,专业英文等知识低于10家,别的都高于40家。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涵盖了上述15个知识点,通过这次调研后平面设计方面课程将取消,电子商务,专业英文等知识将适当减少课时量,适当增加网络管理、网络互联、数据库等课程学时。对于企业提出的服务器虚拟化,存储系统知识等,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如果合适将放入明年调研的知识点。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①网络联接配置60家;②撰写工程方案42家;③综合布线施工56家;④网络故障处理58家;⑤网络优化工作44家;⑥网络平台推广12家;⑦网站开发42家;⑧项目管理16家;⑨网络共享及安全55家。如图2所示。企业要求人才有比较强的技能在40家以上。对于企业提出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如果合适将放入明年调研的知识点。小结:网络技术专业技能的培养方向主要技术技能的培养。

2基于企业调研数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企业调研数据分析,与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及课程体系的建设,总结出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网页设计四大职业岗位群。在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原有的的基础上,从确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课程体系四个方面探讨基于企业调研数据的课程体系的构建。⑴确定职业岗位计算机网络建网、管网、用网工作过程为导向,本专业的职业目标主要定位在职业岗位群中要求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及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中、低职位。与此同时,专业还因材施教,推行学生创新工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争取获得CCIE、HCIE等高级乃至国际顶级IT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使得部分能力较强学生可以因此获得高级职位。⑵典型工作过程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是对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掌握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3]。典型工作过程是指职业活动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工作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最主要的本质特征工作过程,而且反映该职业典型工作内容,应包括完成至少一项工作任务计划,以及实施和评估等完整工作过程。对该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准确地分析,并以此作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本研究通过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网络综合布线、常用网络设备安装和配置等12个典型工作过程。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高职教育课程应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有其独特的结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合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关键[4]。高职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它是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群及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和职业成长的规律,把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再根据学习领域为主题的学习单元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学习领域的表现形式为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来构成,因此,设计学习情境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习领域的设置原则是:每个学习领域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各个学习领域要遵循职业的成长规律排序;学习领域组成生产经营过程。⑷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彰显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培养,体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围绕建网、管网、用网来设置课程。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也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其实质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5]。在管网、用网模块中开设了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库应用、网络操作系统配置、网络安全综合实训等主干课程,使学生掌握网络管理及应用基本理论,具有比较强的网络操作技能,具有网络安全分析与实施等能力。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中,其课程体系设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内容,并为他们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理论基础[6]。坚持课程教学体系必须基于职业岗位的理念,由职业岗位对网络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来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架构构建如图3所示。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集成、网络工程管理、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网络集成综合实训网络技术工程师实践项目体基础技能实验课程实训教学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网络操作系统配置、网络设备配置管理、服务器技术安全审计与风险分析、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静态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动态网页技术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网站设计网络管理与综合实训网络安全综合实训网站综合项目实训图3课程体系构建架构

3结束语

基于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数据的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解决高职网络专业学生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通过企业调研数据分析岗位需求以及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能较大的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较易获得好的教学效益。由于经费和时间的问题,我们所获得数据仅来自于珠江三角洲的60家接收我校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企业,这些数据未能反映更广泛区域的需求。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获取研究珠江三角洲更多的企业人才需求数据,以及跨区域、跨国界的企业人才需求数据,为培养符合悉尼协议按国际性工程技术人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Reference):

[1]王玉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信息化建设,(12):203

[2]龙春阳.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139

[3]苗晓锋.“校企共建,岗位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35

网页设计师目标 第10篇

很多人每天发出N份求职简历却毫无音信,不少HR每天阅人无数却总难发现千里马。HR们表示,有的简历乱七八糟,有的简历过于花哨本末倒置,有的不晓得要表达什么东西,还有的明显出现多处低级错误。一份新调查显示了求职简历的十大致命伤,求职者见到这些低级错误可得绕道。

96%的简历缺乏针对性一份标准模版下做出来的简历适用于多种行业、多个职位的求职。精明的HR稍稍瞄上一眼就能明白,此人拥有“一份简历求遍天下职”的“雄心壮志”。没针对性,自然入不得HR的法眼了。

89%的简历职业路径混乱工作一年换两三家公司,五年内进过六七个不同行业,职业经历没有连贯性,频繁跳槽、职业生涯空白期一目了然尽显于HR眼底。职业生涯太乱,企业不敢用。

85%的人电话沟通一问三不知或许是网络投简历太轻松了,投出的简历多得连自己应聘什么都不知道。HR打电话过去询问,求职者丝毫不在状态,对自己投过的职位压根没印象,更谈不上对企业基本信息的了解。

82%的简历信息表达不到位描述工作经历时,只罗列工作内容,注重表达曾做过什么,很少有人能从过往工作经历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有的在工作内容一栏里,甚至只有六七个字。这是一个工作了2年的销售员,说自己先是“仪器仪表销售”,后来是“卖一、二手房”,最近一份是“置业顾问”。干过是一回事,干得怎么样又是另一回事。做销售的人不用数字说话,企业如何了解你的能力?

猜你喜欢